如何解決實驗室科研效率低,師生關系緊張?
● ● ●
在科學傳播發(fā)達的今天,網上有很多有關導師和研究生相互不滿甚至矛盾沖突的報道。其中緣由是導師和研究生不僅是師生關系,而且是相互成就的“同事關系”。
在導師的領導下同做一件事——科學研究。導師和研究生的矛盾主要是導師期待的進度和研究生實際推進的速度不匹配。如下是造成這種局面的三個主要原因,以及解決的方案。
研究生缺乏對課題的整體規(guī)劃
通常發(fā)表一項工作,需要7-8張大圖,每張大圖里又需要7-8個小圖, 而研究生一般直到準備寫文章、投稿之前才準備,他們很少會有整體的把握,哪些數據已經有了,哪些數據還不夠好,需要繼續(xù)優(yōu)化實驗,哪些數據還沒有,得盡快安排實驗。
首先不盲目做實驗,盡可能按照論文發(fā)表的要求規(guī)劃出課題的技術路線圖。把詳細的課題計劃以及涉及到的可能實驗列出來,和導師討論,聽取修改意見,優(yōu)化好再執(zhí)行。
Labinone可對課題進行整體規(guī)劃,而且可以像endnote管理文獻一樣管理實驗的原始數據和分析后數據,同時用戶在給實驗結果加上標簽后,可一目了然地查看課題的哪些數據已經達到發(fā)表級,哪些數據還需要繼續(xù)優(yōu)化;哪些數據還沒有,得盡快安排實驗。同時,這些數據在導師和研究生之間實時共享,自動備份到導師的電腦硬盤中。
研究生缺乏飽和的周實驗計劃
由于沒有上述課題的整體規(guī)劃,飽和的周工作計劃也難以制定。有些學生一周可能就跑一個PCR,甚至就是在等實驗材料,整周都沒有實驗安排。這就導致了研究生在實驗室的時間達到甚至遠超每周60個小時,但遠達不到每周工作40小時的實驗要求。
針對這種局面,組會不僅僅是讓學生匯報上周的實驗數據,更重要的是對上周的實驗計劃和實際完成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的分析;并根據課題整體規(guī)劃,提前安排下周的工作計劃。
同樣,Labinone可以一鍵把課題整體規(guī)劃里的實驗加入日程,以方便制定周實驗計劃,實時把控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非常方便的設計實驗,預設的protocol,實驗分組、試劑的全信息包括使用參數優(yōu)化和說明書、計時提醒、樣品、產物、原始數據、分析后數據、結果分類、問題解決等,把實驗的所有元素整合在一起,方便師生就該實驗進行遠程文字語音和圖片交流。
低年級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指導
在實驗室中,工作群體主要是處于訓練階段的研究生,特別是低年級的研究生,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還待提高,需要在指導下才能設計實驗,合理分組,來驗證科學設想。
然而現(xiàn)在很多實驗室平均人數在十幾人甚至幾十人,導師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事無巨細地指導,所以導致了大部分導師都認為“二八法則”是黃金定律,抓幾個好的學生(通常是課題進展順利的),其他的學生則不管不理。由此,會讓部分學生進入惡性循環(huán),越差導師越不愿教;越不愿教,學生工作能力就越差。
因此,建立導師--小組長(高年級研究生或博士后)兩級指導審核模式。高年級研究生負責組員日常的實驗設計和結果分析;導師負責關鍵的方向把握,以及復雜問題的分析討論。
Labinone在這方面也有較好的解決方案。小組長自己的實驗工作任務可能更重,能抽出的時間有限,這就要求低年級的組員要列出詳細的清晰的實驗方案設計,樣品分組、處理條件等等,以便組長可快速地瀏覽并給出意見建議,另外組員也要幫助組長做一些補償性的工作,分擔組長的日常工作量。
通過智能化管理推進科研工作,大幅提高科研效率,營造高品質的師生科教環(huán)境,讓實驗室的所有成員攜手,共同進步。
拿學生當員工還說得這么理直氣壯